博客,这次捡起来,就不再放下。
博客从2013年底开始建立,2014年陆陆续续写了有一年,后来因为一些情感上的事故,导致关闭博客。2015年没怎么写,但是想写点东西的诉求还是有的,主要以记note方式,想起来什么就记下,简短的几句话。正如微博与博客的关系。微博太短,只够表达意见,却没地表达议论。博客可以,但是写一篇博客会花很大力气,如果没有人认可的话会让人感觉得不偿失,没有微博那样一句一句的挥斥方遒爽。那就让两者互补吧。
先说说为什么我突然想起启用博客吧,首先,无事生非,周末太无聊,捣鼓一下阿里云就想起把博客给配上。其次,情感方面没有太大压力了,我既不怕别人觉得我装逼,也不怕别人觉得我是low逼了,别人指一个人。再其次,还是想依靠写作记录自己平日所思所想、记录那些自己在意的事情、记录那些我以为是事实的偏见。
最近把《金融炼金术》索罗斯的书带到单位,上班时闲的时候看一下,开始是硬着头皮看,开始的内容是在表达哲学含义。索罗斯在书中提出反身性,大致意思可以理解为递归,对于社会科学,人类的认知影响了事实,而被认知影响了的事实,又被认知。就像在股票市场,人们预期未来股票会跌,于是人们开始出售手中的股票,那到底是预期决定了股票,还是事实呢。不知道。如果非要有一个定论,就显得偏见太大,不足为信。于是索罗斯指出社会科学披着科学的外衣,但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足够的证明什么是什么。就像市场与管制,任何一个走到极端,都会显露出其巨大的问题。在人们想试图通过走向均衡点进行化解时,索罗斯后立即的提出,反对存在均衡点。均衡并未解决问题,而是模糊了问题的边界。事实会显得离极左与极右之间离均衡更近些,好像真实世界更可能是在均衡周围变化一样。就像什么事情都由极端处理一样,什么事都去依据均衡同样是极端。历史的这种反身性,从逻辑上是无解的函数。无限循环的递归演进下去。
看了后我在书里的座上角记下了一个问题:如果我们说一件事情是均衡的,却不说均衡在哪里,那均衡就成了无处不在,当事实走到哪里,事后朝哪里解释就可以了,那均衡是效用还是真理呢?
对于反身性观点,读了我对其有相当的认同,其实反身性并未告诉你社会是什么,而是反驳了那些说社会是什么的理论,想试图告诉人们放弃完美。就如,政府改革不利,你对此表示愤怒,这时候来个均衡论的人告诉你,小伙子不要愤青,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,我们要给政府时间,在其位的人也不容易。均衡论一来,压下了你的愤怒,把你化身为均衡论者,当你的愤怒消失时,当所有人的愤怒消失时,事情的演变轨迹已经改变了。
他们不是说,[雾霾可以防御激光武器](http://news.sohu.com/20140221/n395438844.shtml)
然后又说,[“雾霾防激光武器100%正确”哪里不正确](http://epaper.bjnews.com.cn/html/2015-09/15/content_598080.htm) 读到这我就剩喷尿了。
当然,任性是一贯的,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不任性,这与历史和当前的政治背景有关,他们这样说也是没办法,上面安排下来新闻任务总要有人出来发表,不能怪他们,要找到均衡点,不应愤怒,愤怒代表你的修养不够。是这样吧?
 金唐窗外摄于20151225